查看原文
其他

玉溪市城市双修规划编制的思考

规划三所 曾小成 中规院西部分院 2023-03-26

引言

2015年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,“要加强城市设计,提倡城市修补”……“要大力开展生态修复,让城市再现绿水青山”。2017年,住建部全面部署生态修复、城市修补(以下简称“城市双修”)工作,将城市双修作为治理城市病、转变城市发展方式的重要抓手。强调补齐城市生态环境、公共服务、品质宜居等短板,注重城市功能、经济活力、文化自信等各个方面综合提升;突出因地制宜、因城施策的双修技术与策略,并积极探索一整套行之有效的双修体制与机制,全面提升城市空间的建设品质和标准。




玉溪作为全国第三批城市双修试点,项目组在去年有机会去开展这项工作。本次双修基于技术方法、成果体系的初步探索,重点思考以下两方面问题:

一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立足于老百姓最关注的问题,突出问题导向、规划引领,探索因地制宜的双修技术与策略,强化玉溪生态与人文特色,完善城市宜居功能,促进城市生态、文化与品质宜居相得益彰。

二是提升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水平构建由“目标-行动-措施-项目”的玉溪双修传导体系,强调双修工作从规划到实施的齐抓共管、协同推进、突出重点,提升城市空间品质和建设标准。





1

探索因地制宜的技术方法

01生态环境

玉溪具有鲜明的“山环城、水绕城、田分城”高原坝区特征。随着多项治理工作的陆续开展,生态环境不断改善,但仍存在部分山体被破坏、山体景观单调,水环境治理任务较为艰巨、水生态受损较为突出,田园与城镇杂乱交织等问题。

本次双修重点从山体、水系、田园三个方面入手,开展生态修复,突出玉溪独特的生态本底特色。

(1)由整体到局部,关注城市面山区域山体修复

采矿采石以及城市局部建设的侵占,中心城区现状共有41处、约4平方公里的破损山体,主要分布在城区周边。

明晰“中间坝区四周高山”的高原坝区特征,项目组认为相较于山体的全面修复,突出“面上控制、点上修复”的总体策略,强调由整体到局部、由近期到远期的逐步修复,更能体现玉溪特色。

因此,项目组提出应加强山体整体建设管控,近期重点关注城市面山区域山体环境,优先在城市面山可见、慢行路径可达区域,择优择重开展山体修复,提升景观环境,并植入多样化功能与必要的配套设施,建设集生态、游憩以及体验等功能于一体城市生态空间。

(2)修复与恢复并重,重塑高原水系系统

玉溪水系治理全面展开并初具成效,但仍面临水污染、水生态等问题。基于现状数据测算,河流水库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约39%;劣Ⅴ类河流数量比例约60%,河长比例约71%。

高原坝区水系治理工作面临难度大、投资高、见效慢等问题,以星云湖治理为代表的修复工程给地方财政带来了较大负担。因此,项目组提出以水源保障和污染治理相结合的方式,实施水体修复,恢复高原水系自净能力,逐步实现长治久清。

首先,优化已有引水工程,构建“外调水-->支流水系-->星云湖-->玉溪大河”的水网系统,强调优水优用与中水回补,建立安全可靠的水资源配置与生态流量保障体系

其次,将污染治理与市民休闲、空间品质提升相结合,提出对城市内主干河流水系、城郊大型生态湖泊,开展污染综合整治,并利用慢行步道、岸线破堤复绿、节点空间设计等处理,增强滨水空间价值。

以恢复水生态系统为目标,实施受损水体修复工作,突出高原坝区水系生态修复与恢复并重,促进高原坝区水系良性循环。

(3)由交错到融入,重新认识田园价值

调研中给项目组印象最深的是身处坝区田园中,目之所及所形成的“远山、中城、近村、临田”丰富景观层次,整体具有良好的景观风貌格局。

基于田园与城镇杂乱交错、村庄风貌无序等问题,立足于高原坝区整体格局思考,将田园、村庄与城镇作为一个有机整体,重新认识田园与城市交融的特色价值,并在整体层面思考两个方面:

首先,梳理田园与城镇交融关系,强调与在编总体规划对接,协调划定城镇开发边界,保护田园融入城镇的格局;其次,识别城市边缘重要的城村交织界面、对外道路,采取界面整治、植被绿化等手段,塑造良好的风貌形象。


02魅力特色

玉溪拥有“抚仙湖、星云湖、杞麓湖”三大高原湖泊,具有“一地四乡”等鲜明的人文特色,但也存在特色彰显不足的问题,如聂耳音乐广场、聂耳大剧院等特色空间缺少统筹整合,人气不足;传统名人故居、牌坊等,淹没在老城区的内部街巷中。因此,本次双修重点从主题游线策划、特色空间塑造等方面入手,强化玉溪文化魅力特色。

(1)打造“一带两路”三条特色主题游线

从城市演变、大数据、名人轶事以及古籍中,挖掘玉溪特色,形成了诸多的魅力要素,包括老五街、聂耳故居、古窑址、聂耳音乐广场、玉溪大河以及汇溪温泉等。

提升玉溪魅力特色关键是整合既有特色资源,结合玉溪正在开展棚户区改造、道路提升等系列项目,梳理老城街巷、滨水路径以及城市步道,形成玉溪整体特色脉络。

受“波士顿自由之路”启发,进一步识别聂耳音乐文化、工业文化等特色文化突出的区域,提出玉溪“一带两路”最具魅力的特色主题游线,并赋予其文化主题内涵,提供人可驻足、停留的节点空间,丰富特色文化体验。

(2)塑造城市“新四门”节点空间

梳理玉溪历史发展演变,传统玉溪老城区依托自然空间轴线,形成“四山一水、两轴四门”的山城相望互动关系,奠定了玉溪良好的城市格局。随着玉溪城市不断发展,也面临着城风貌不突出,缺少特色形象地区的问题。

在新的城市格局下,项目组认为应延续城市格局与自然山水相互融合的特色,传承城市历史记忆,尝试恢复“两轴四门”城市基础格局。依托红塔园、科创城等良好的空间形象,塑造城市新四门形象,提出建设引导与风貌整治建议,管控棋阳路、凤凰路两轴周边城市建设,并划定若干重点空间管控区,展现新格局下城市与山水关系。

(3)打造全域特色慢行系统

依据访谈调研,市民反馈最多的是城市内具有舒适的骑行与步行环境,如近期完成建设的红塔大道慢行空间、柴家山登山步道等。

玉溪具有小而精致的城市尺度,城镇与山水田有机交融的特色。依托城市既有良好的步行环境,项目组认为玉溪有条件进一步延展步道的长度与广度,强化慢行系统与城市生活、郊野游憩相互融合,打造集“串联街巷、联系田园、近山游憩”于一体的全域特色游憩体系。

重点加强城市与郊野步道之间良好的衔接,打通郊野空间内部联系以及与城市重要节点的关联;完善步道重要节点功能,配套必要的服务设施,提升慢行游憩空间品质。


03宜居品质

玉溪近年来持续推进城市宜居建设,如滨水空间、慢行环境建设等。但也面临着快速发展中,城市背街小巷内大量的自建房品质不佳等突出问题,一是建筑密集,安全隐患较大,与城市管理缺少有效衔接,配套设施难以覆盖。二是开敞空间与居民多元需求不匹配,社区公园和街头绿地不足,大型公园广场建设品质高,但缺乏吸引人驻足的功能设施。

立足于城市整体发展格局,应重点从“系统谋划、靶向治疗”两个维度来解决自建房问题。

首先,从城市的长远发展与功能布局出发,针对城市“两轴”沿线的关键区域,识别4处自建房空间,建议开展整体更新改造,并植入特色功能要素,激发空间活力。

其次,基于问卷与访谈调研,确定消防、开敞空间两方面迫切需求,明确设施增补类型。一是梳理内部街巷空间尺度,突出以微改造方式,优化消防通道布局;二是系统分析社区内公园服务半径覆盖情况,挖掘社区街头以及未利用地等小型空间,打造邮票公园绿地,满足居民日常生活基本的休闲需求。

此外,以社区为中心,完善大型公园广场功能,增强空间活动体验,吸引人群使用,与邮票公园形成功能互补关系。



2

成果形式


基于“生态、特色、宜居”三方面研究探索,如何使这些措施真正发挥作用,指导具体实施建设?项目组认为把握“整合、时序、层次”三个关键词,真正使城市双修成果由“技术文件”向“政策文件”转化,成为政府提升城市建设品质的重要工具。

01整合:面向部门专项,强化统筹整合

城市双修强调面向多专业整合,注重从规划到实施的多部门协同。玉溪市近年编制了大量专项规划,具有较好的基础,但是也存在规划内容重复、不明晰等问题。项目组秉承“消除矛盾、梳理系统、筛查重点、汇总项目” 四项原则,从城市双修系统、措施、项目入手,强化各规划的统筹整合,并将规划内容落实到城市双修的空间、项目以及指标中。

落空间:梳理各专业专项规划内容,确定各规划核心控制内容,并落实到双修的10项行动中。

落项目:基于各部门建设计划及意见,提出共68个项目237个子项目,并明确每个项目建设实施时序、核心建设内容以及责任部门,形成双修的实施计划项目库。

落指标:结合各部门行业指标,围绕双修提出的“生态、特色、宜居”三方面目标,以易操作、易统计、可考核为导向,提出总计38项双修指标,作为城市双修建设的考核依据。



02时序:面向实施建设,注重可操作性

强调城市双修面向近期实施建设,项目组确定玉溪大河景观提升、田园景观塑造、老城品质宜居等10大近期工程,转化为政府实施建设的重要抓手。

为加强建设工程的实施落地,对每个工程作精细化安排,明晰10大工程“一图一表一计划”的详细内容,形成真正能够指导项目实施的工作手册。

“一图”指双修示范空间布局图,整合各部门建设项目,并分门别类明确项目位置,落实边界范围。“一表”指项目安排表,梳理部门年度建设计划,明确项目的具体建设内容、规模以及投资预算,形成近期建设项目汇总表。“一计划”指项目的工作计划安排,基于示范空间的现状问题,明确近期建设目标,并建议项目的开展时序。


03层次:面向规划体系,突出衔接反馈

中央统一规划体系,明确提出“以国家发展规划为统领,以空间规划为基础,以专项规划、区域规划为支撑”的五级三类规划体系。

那么,项目组认为很关键的是城市双修面向建设实施,能够结合近远分期,与各类规划形成良好的上下反馈,并以滚动编制的形式,对各类规划各阶段的具体任务进行有效分解,并加以落实,搭建起各类规划从规划到实施的重要桥梁





3

收获与体会


在存量规划时代,城市双修应当是促进城市转型发展的重要工具,在实现“城市病”标本兼治的同时,越来越关注城市生态环境、设施功能、城市文化等多方面融合,更加注重城市高质量发展,促使城市由内而外的全面提升。

城市双修从规划到实施全过程,更加注重工作方式转变,强调政府组织、专家领衔、公众参与的共同缔造工作路径,突出多部门多专业协同推进,关注城市建设实施实效,体现了城市双修与城市发展建设“伴随式”关系特点。





项目组成员

黄俊卿、曾小成、刘园园、张洋、张浩、王怡婷、杨浩、程代君、陈泽生、胡崇亮




致谢

感谢郝天文总工程师的技术指导,感谢张圣海院长、肖礼军副院长、吕晓蓓总规划师的技术把关,感谢金刚副总规划师、王文静副主任的技术支持;感谢项目组成员的通力合作;感谢玉溪市规划局的信任与支持。



作者简介

曾小成,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西部分院规划三所规划师,哈尔滨工业大学硕士毕业。近年参与项目主要包括:《乌鲁木齐市城市总体规划(2017-2035年)》《乌鲁木齐新区总体规划》《重庆市万盛经济技术开发区城乡总体规划(2015-2020年)》《玉溪市“城市双修”规划》《重庆市北碚区空间发展支撑专题研究》《重庆市沙坪坝区井口-双碑片区规划优化》《高滩新区空间总体规划暨近期建设区控制性详细规划》《沙坪坝区挂榜山片区详细城市设计》《内江市大冲山地段重点地区城市设计》等。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